
5月9~11日
屏東山林驚見「死飛鼠吊樹頭」 山友怒批:又見熊鷹陷阱
熊鷹是原住民族聖鳥,羽毛代表狩獵的勇氣,也是地位象徵,但盜獵事件時有所聞。屏東縣大漢山林道近期被山友發現出現陷阱,是氣得拍照下山舉報。學者孫元勳指出,這個就是常見的熊鷹陷阱,呼籲主管單位能提高目擊回報機制及獎勵,提高山友回報意願護鷹。(自由時報報導)
不滿養雞場復工 雲縣崙背大有村近百民眾集結工地抗議
雲林縣崙背鄉大有村南側,有養雞業者2年前規劃興建養雞場,遭當地民眾抗爭而停工。經2年多沉寂,居民發現8日開始又復工,近百位民眾11日工地前拉起白布條抗議表達不滿,要求公所收回復工同意,縣府撤銷養雞場容許。(自由時報報導)
惠濟宮想蓋電梯引地方反彈 許多宮廟因這原因也遇困難
位於芝山岩山頂上的惠濟宮,多年來希望蓋電梯方便信徒,但因芝山岩為國定遺址,周邊地方居民更憂心破壞景觀,兩派意見對立。有類似困擾的的宮廟無奈說,正因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多依山傍水,但常受到坡度、保護區等限制,盼政府能協助,在影響最小下,放寬規定。(聯合報報導)
台東焚化廠污染頻超標 縣府零開罰
台東焚化廠經兩年試營運後,今(2025)年起正式營運,兩年多來已有14次超標而被依空氣污染防治法開罰記錄,另頻頻超出縣府自訂加嚴「環評標準」,卻一件未罰。多位縣議員批縣府自毀通過環評時的高標準承諾,把市民當傻瓜。環保局長黃權煒強調,環評標準並非單次超標就能開罰,而是長時間來看。(自由時報報導)
林下經濟助山村...不只種菇養蜂 今年再增3作物
過去林地只能種樹,但為增加林農收益,林保署適地發展林下經濟,開放種植段木香菇、木耳、台灣馬蘭、天仙果等作物,甚至養蜂,成為森林副產物;今年再新增納入竹笙、絞股藍(七葉膽)及台灣白及,振興原鄉或山村經濟,友善環境。(聯合報報導)
法國鉛彈狩獵難杜絕 濕地百萬鳥鉛中毒比例未減
法國最大的溼地卡馬格沼澤的中心地區,是數百萬隻鳥類的重要棲息地,儘管從2006年開始,當局已經禁止用鉛彈進行狩獵活動。但過去將近20年來,當地鳥類的鉛中毒情況並沒有減少,顯示違法狩獵依舊猖獗,難以杜絕。(公視新聞網報導)
ESA:衛星重返大氣層過程 恐累積氧化鋁碎片污染高空
太空垃圾問題近年來成為天文學界和科學界關注的焦點,歐洲的科學家從2024年一次近距離觀察的結果推測,衛星殘骸的氧化鋁等材料,焚燒過程會產生有毒氣體,累積起來對大氣層的破壞如何,還有待驗證。(公視新聞網報導)
剛果民主共和國洪水氾濫 東部村莊逾100人喪生
剛果民主共和國地方官員今天告訴法新社,夜間洶湧的洪水淹沒東部一個村莊,造成100多人死亡,其中許多是正在睡夢中的兒童。地方官員阿基利(Bernard Akili)對法新社表示,8日到昨天夜裡,暴雨引發洪水,淹沒南基伍省(South Kivu)卡薩巴村(Kasaba)。(中央社報導)
日本米荒釋出儲備米 農業聯合會出貨批發商僅3成
日本自去年秋天以來出現米荒、米價飆漲情形,政府為平抑米價,釋出儲備米,但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(簡稱全農)9日表示,批發商精米的處理能力有限,3月競標標得的儲備米將近20萬噸中,出貨到批發商的數量僅占32%。(中央社報導)
俄羅斯永凍土融化加速 致建築受損、恐釋出古病原體
俄羅斯有65%面積被終年不融化的永凍土覆蓋,隨著暖化日益嚴重,部分地區永凍土開始解凍融化,導致地勢凹凸不平,房屋地基與結構受損,也釋放出大量冰封的溫室氣體、甚至古老病菌,對人類生存環境構成更大的挑戰。西伯利亞東部酷寒的雅庫特地區,過去30年來升溫將近2°C,速度之快已經達到極端天候的臨界點。(公視新聞網報導)